(资料图)
记者8月22日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联合科技部、国家能源局、国家标准委印发《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下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支撑新兴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引领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标准加快形成。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000项以上,培育先进团体标准300项以上,以标准指导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更加有力。
新产业是指应用新技术发展壮大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具有创新活跃、技术密集、发展前景广阔等特征。《实施方案》提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民用航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8大新兴产业,以及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显示、未来网络、新型储能等9大未来产业,统筹推进标准的研究、制定、实施和国际化。
为兼顾新产业标准化中长期发展,《实施方案》分别提出2025年、2030年和2035年的“三步走”目标,工程化推进实施。其中,到2025年,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类科技计划项目形成标准成果的比例达到60%以上,标准与产业科技创新的联动更加高效。到2030年,满足新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标准体系持续完善、标准化工作体系更加健全。到2035年,满足新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标准供给更加充分,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开放融合的新产业标准化工作体系全面形成。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实施方案》根据新产业发展不同阶段的标准化需求,分解设置了建体系、强能力、抓新兴、谋未来、拓空间五项主要任务,回答了新产业标准化需要“做什么”与“怎么做”的问题。
其中“抓新兴”上,《实施方案》明确8个新兴产业重点标准研制方向,例如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面向重点场景和行业应用,优化完善5G标准。研制集成电路、基础器件、能源电子、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等电子信息标准。在新能源领域,研制光伏发电、光热发电、风力发电等新能源发电标准,优化完善新能源并网标准,研制光储发电系统、光热发电系统、风电装备等关键设备标准。
上述负责人表示,标准化在推进新产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将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各项任务实施。加大资源投入,推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和重大产业化专项加大对标准研究的支持力度。动态考核评估,加强方案实施情况的动态监测和效果反馈,做好新产业标准化工作新进展、新成效的总结和推广等。(记者 郭倩)